電院為新生開展第二期學科導論系列講座
新生導師進書院,學科專業初體驗
—電院為新生開展學科導論系列講座(二)
(通訊員 柴佳怡 張玲 畢力格)為幫助2022級本科生了解電子信息類學科情況,明確自身發展方向,為大類分流做好充分準備,電子工程學院與海棠3號書院聯合開展學科導論系列講座。3月24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國家級一流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負責人翟會清教授、李林教授、劉靳副教授,國家級一流專業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負責人史琰教授攜手來到海棠8號樓,向同學們詳細介紹兩個專業的基本情況、研究前沿與應用方向。此次講座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獲得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翟會清教授圍繞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科分布、學院歷史、應用成果、科研平臺等進行介紹,幫助學生仔細分析各個學科的研究方向,了解學科發展優勢、大類分流特點,制定學業發展目標。翟會清教授的發言重點介紹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特色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講解過程中語言幽默風趣,解讀通俗易懂,讓學生對西電的紅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更加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史琰教授作為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的負責人,向學生介紹了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的研究方向及涵蓋的領域。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涵蓋廣泛,與生物醫學、遙感探測、微波工程等學科都密切相關,專攻“卡脖子”技術,其對于我國科技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史琰教授還向學生展示了專業知識圖譜,介紹了學科發展歷史、師資力量、實驗平臺等相關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專業。最后,他以顏真卿的“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作為寄語,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做為國家做貢獻的新時代青年。
在交流互動環節,老師與學生如朋友般親切交流,解答了學生在學業、生活、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困惑。對于學生普遍關注的大類分流問題,翟會清教授給出以興趣為主的建議,并表示學院的師資力量、科研平臺也應該被納入考慮的范疇。同時,李林教授提出:“學生在日常學習的同時,也應該主動去了解時政,關注科技的最前沿技術,去思考哪個專業可以為自己的興趣提供平臺,學習這個專業應該掌握什么樣的技術。”最后,劉靳副教授提醒大家:“專業分流不是隨波逐流,大家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明確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
本次講座是電子工程學院聯合海棠3號書院開展的學科導論系列講座第二期活動,充分展示了學院在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增強了學生對電子信息類學科的認識,推動了學院與書院在大類培養上的雙院協同育人機制。后續,電子工程學院將繼續邀請各專業專家教授,持續開展系列宣講,為學生找準專業方向、培養科學思維、規劃發展路徑做好指導和服務。
供圖:張偉